重症监护室的故事
推荐值:76
更新时间:2024-07-26 15:26
重症监护室的故事
作者:【英】马特·摩根,苗小迪译/赵芳审校
公号资源码:
R4808
关注公众号
推荐值:76
评分:暂无评分
NOTE
推荐理由
作者是个睿智的、充满大爱、道德高尚的人,书里夹杂了很多生理学知识,其间又混杂了无数的作者的生命观,本以为最后一章节是虚情假意的收尾工作,看得过程中一直回忆着我住院、父亲临终时的场景,感谢所有的医生,以及你们的耐心、对正确规则的追求。
AUTHOR
作者简介

马特·摩根,威尔士大学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,卡迪夫大学荣誉高级研究员,曾在英国和大洋洲的多家大型医院工作。

当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英国暴发后,摩根医生在《英国医学杂志》发表了《来自重症监护室的一封信》。在信中,他告诉公众,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们从未忘记老年人、体弱者和有健康隐患的人。他写道:“如果所有医疗手段都无法起效,我们会和你,还有你的家人在一起。我们会诚实相告,我们会握住你的手,我们会一直在这里。我们会改变医治目标,更重要的是,我们不会放弃救治。我们没有忘记你。”这封信在社交平台上获得无数转发和点赞,相关电视新闻报道的播放量超过200万次。

READING
内容简介

◆重症监护室一线医生写给普通人的急救指南

◆细数重症医学历史上的科学飞跃,讲述至暗时刻人类如何绝地求生

◆自诞生之日起,重症监护室已经拯救了约5亿人的生命,这里是离死亡最近的地方,也是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。

◆为什么人类的免疫系统会自我攻击?为什么失眠会严重影响健康?如果家人遭遇心脏停搏,我们应该在第一时间做什么?危急关头,这些健康常识或许能救你一命。

◆机器在未来可以替代医生吗?为什么科学研究对医治病人至关重要?医疗资源面前,真的人人平等吗?重症监护室的医生不仅要面对病人的真实病痛,还有更多复杂的社会与伦理难题。

··

【内容简介】

病情危重,通常指病人有一个或多个重要器官无法正常运作。

18岁少年在异国被感染后患上严重败血症,他能存活下来吗?

一名法官在庭审期间突然倒地不起,心跳与呼吸全无,他真的“死”了吗?

怀孕母亲遭遇严重心脏衰竭,她和宝宝能平安迈过这道坎吗?

手术后,患者原本5米长的肠道仅剩20厘米,她今后还能正常进食吗?

……

1952年,因感染病毒而命悬一线的12岁女孩在世界上第一间重症监护室中重获新生。以这个故事为起点,重症监护室资深医生马特·摩根讲述了重症医学背后的历史沿革与科学发展。摩根医生借助职业生涯中遇到的上述真实病例,使我们逐步了解重症监护室的日常运作,深入认识人体不同器官的功能与奥秘,并告诉我们,在生死关头应如何救人或自救。

一名重症监护室医生通常需要掌握13000种疾病诊断、6000种药物和4000种外科手术。 对普通人来说惊心动魄的时刻,却是他们经历的每分每秒。

重症监护室的医疗团队倾尽所能,帮助病人度过生命的至暗时刻。许多病人最终康复出院,另一些不幸离世的病人也没有被忘记,正是他们的故事改变了我们对死亡的理解,也让我们更明白生命究竟意味着什么。

··

【评价与推荐】

每位医务工作者都曾亲眼目睹生命的悲欢离合,而发生在重症监护室的故事往往最令人震动,从这本书开始,让我们一起走进重症医学的世界吧。

——杨燕丽(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)

(本书)对重症监护室所做的扣人心弦的写实描绘,提醒着我们生命有多脆弱。《重症监护室的故事》充满了谦卑与洞见,让我们得以一探这个每天都在拯救生命的医学世界。

——苏·布莱克女爵士(著名法医人类学家、兰卡斯特大学副校长)

马特·摩根关于生死边缘的描写优美而动人。他的书中充满了生动鲜活的例子和真知灼见,让人们开始关注医疗前线上人类的宝贵经验。

——加内什·孙塔拉林加姆(麻醉师、英国重症监护学会主席)

我们无疑是幸运的,有像摩根医生这般投入、体贴又谦逊的人在急救医疗前线服务。更难得的是,他还是一位作家,把工作中的一切兴奋、悲伤、辉煌甚至恼怒记录了下来。

——彼得·布林德利(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重症监护医学、麻醉学、医学伦理学教授)

这本鼓舞人心的书,字里行间流露出智慧和悲悯,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下这个特殊时刻。

——《泰晤士报》

⥿ 资源附件列表 ⥿
PS: 更多资源附件信息,请前往公众号获取或者登录后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