溪山琴况 琴声十六法: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
推荐值:10
更新时间:2024-07-26 15:26
溪山琴况 琴声十六法: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
作者:徐上瀛/作者不详,陈忱/徐樑
公号资源码:
R4031
关注公众号
推荐值:10
评分:暂无评分
NOTE
推荐理由
溪山琴况为明末清初古琴家徐上瀛所著。徐上瀛,字青山。作为一介民间琴人,徐青山的生平已无法考证。古代的君子修治自身的性情,没有不是通过音乐的。以五声来统摄八音,以十二律来理正五声,用气来调适,按候来运化,这样音乐之道就完备了。所以学道之人,就是研习音理的人。而在八音之中,以一音而能调和五声的,只有琴才能够做到。气定神闲,温和舒心,太和之气鼓荡宣畅,心中指下悠然自得——这些意趣是无法逐一用语言将其表述...
AUTHOR
作者简介

徐上瀛(约1582—1662),别名青山,江苏娄东(太仓)人。明末著名琴家,虞山琴派的代表人物。

译注者徐樑,复旦大学文学博士。先后师从裴金宝、林友仁、姚公白等名家学习古琴,后又得吴文光先生指点。出版《溪山琴况》(中华生活经典),发表多篇琴学论文。

译注者陈忱,毕业于英国University of Ulster大学,理学硕士。曾追随戴树红、林友仁等名家学习古琴。著有《琴韵箫声忆故人》《琴箫合奏文献释读与实证》等。

READING
内容简介

《溪山琴况 琴声十六法》由明清时期古琴美学著作中最为著名的两部——《溪山琴况》和《琴声十六法》组合而成。《溪山琴况》将古琴的审美特性划分为二十四况,即:和、静、清、远、古、澹、恬、逸、雅、丽、亮、彩、洁、润、圆、坚、宏、细、溜、健、轻、重、迟、速,但并未停留在对古琴音乐审美理论的阐述上,同时也提出了对古琴弹奏技术的要求,可谓“道技并重”。

《琴声十六法》提出了古琴的十六个审美范畴,即:轻、松、脆、滑、高、洁、清、虚、幽、奇、古、澹、中、和、疾、徐,在每一范畴下详细解说它的内涵与外延。从琴学史角度而言,《琴声十六法》中的一些内容可以作为《溪山琴况》的必要补充,是探究《溪山琴况》早期面貌的重要文献资料,对当代学琴者也有很好的启发意义。

附录收入《万峰阁指法閟笺》与《左右手二十图说》,从内容上与《溪山琴况》相印证,很多指法的解释是对《溪山琴况》的进一步阐明,这些文献一起构成了一个独立而完整的琴学系统。

⥿ 资源附件列表 ⥿
PS: 更多资源附件信息,请前往公众号获取或者登录后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