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的用途与滥用
推荐值:10
更新时间:2024-07-26 15:26
历史的用途与滥用
作者:弗里德里希·尼采著,陈涛周辉荣译/刘北成校
公号资源码:
R3062
关注公众号
推荐值:10
评分:暂无评分
NOTE
推荐理由
不合时宜的沉思之二 人的历史感应有限度,历史可以服务于生活,但不能成为生活的指导。 人对待历史有三种立场,历史的、非历史的、超历史的: ①人类需要历史,会历史地感知事物,但若过度沉溺,则会患上“历史病”,会损害生命的创造力。它的解药则是非历史和超历史的。 ②非历史是一种遗忘力,是一种抛开历史、面对现实生活的立场,但“非历史的感觉和历史的感觉都是同样必需的”。 ③超历史的,即认为古代与现代没有区别...
AUTHOR
作者简介

弗里德里希·尼采(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,1844—1900),德国哲学家、语言学家、文化评论家、诗人和思想家。尼采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,他的著作对于宗教、道德、现代文化、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。他的写作风格独特,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。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很大,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。代表著作有《悲剧的诞生》《不合时宜的沉思》《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》《论道德的谱系》等。

READING
内容简介

在本书中,尼采探讨了历史对于人生、社会的正反作用。尼采认为,历史对于个人或民族是必要的;但是,一旦“历史感”到了一定的程度,这种历史感就会伤害并最终毁掉一个人、一个民族甚至一个文化体系的生命。因此,必须确定“回忆”的限度,使历史最好地服务于生活。本书具有鲜明的尼采风格:语言犀利热烈、批判痛快有力,读来有一种振奋感。

⥿ 资源附件列表 ⥿
PS: 更多资源附件信息,请前往公众号获取或者登录后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