表象与本质:类比,思考之源和思维之火
推荐值:16
更新时间:2024-07-26 15:26
表象与本质:类比,思考之源和思维之火
作者:侯世达/[法]桑德尔,刘健/胡海/陈祺
公号资源码:
R2144
关注公众号
推荐值:16
评分:暂无评分
NOTE
推荐理由
说出来的都是错的。因为“现象”变成语言的过程是一个抽象的过程,而抽象都会丢失信息。所以你说出来的话都无法完全描述那些“现象”。同时,词汇越匮乏,现象越复杂,丢失信息的程度就越大。就像直男看到什么都只会说“卧槽,牛逼”
AUTHOR
作者简介

侯世达 (Douglas Hofstadter)

美国计算机科学家,独树一帜的认知学家;普利策奖获奖图书《集异璧》作者。

于1965年从斯坦福大学数学专业毕业,1975年获得俄勒冈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,发现了被称为“侯世达蝴蝶”的分形结构。自1988年以来,侯世达一直在印第安纳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任教,并创建了“流动类比研究小组”。2009年4月,他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的院士和美国哲学学会的成员。2010年,他当选为瑞典乌普萨拉皇家科学院的成员

桑德尔 (Emmanuel Sander)

法国心理学家,日内瓦大学发展心理学教授。多年潜心研究作类比与范畴化及其与教育之间的关系。

READING
内容简介

闻名世界的认知科学家侯世达凭借独特的智慧与天赋,联合法国心理学家桑德尔,终于向世人展示了这部极具开创性的著作,一解人类认知之谜。

一如之前的《集异璧》,《表象与本质》深刻地丰富了我们对心智的理解,它带领读者进入语言、思想和记忆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情境中去,逐步揭示出完全隐藏的认知机制,这些机制总是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,在这些认知机制里还发现了一个不变的核心——我们总是无意识地联系过往经验去做类比。本书对我们的思考提出了一个彻底而且令人震惊的新解释。

人类大脑中的每个概念都源于多年来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一长串类比,这些类比赋予每个概念生命,我们在一生中不断充实这些概念。大脑无时无刻都在作类比。类比,就是思考之源和思维之火。

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?所谓的类比到底是什么?我们是怎么在截然不同的情景间建立起联系的?类比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?在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的过程中,类比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?

⥿ 资源附件列表 ⥿
PS: 更多资源附件信息,请前往公众号获取或者登录后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