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尔里希.贝克风险社会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
推荐值:15
更新时间:2024-07-26 15:26
乌尔里希.贝克风险社会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
作者:暂未确认
公号资源码:
R1290
关注公众号
推荐值:15
评分:暂无评分
NOTE
推荐理由
借用一句“宏观上惊人地清晰有力,微观上惊人地啰嗦磨叽。”唬不死人不罢休的外部名称,催眠度堪比国足的内部。失眠必备神器
AUTHOR
作者简介

林丹,1982年生于辽宁大连。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哲学系讲师。东北大学学士(2005)、大连理工大学硕士(2007)、博士(2010)。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、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及其影响。在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。主要著作有:《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及其影响》(合著)、《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”课案例式专题教学教师用书》(合编)、《<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>百题问答》(合编)。

READING
内容简介

本研究从哲学、社会学的视野审视风险社会的发展,梳理和分析了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特点和局限。本稿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:

第一部分是绪论。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,系统地考察了西方学者对风险问题的研究成果,分析了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形成渊源和思想溯源。第二部分提出了风险社会理论的分析构架,对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与分析。第三部分在前两个部分的基础上,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析和批判风险社会理论,深刻理解和分析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世界风险社会,指出了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贡献和局限性。第四部分运用影响分析的方法,进一步就贝克风险社会理论对中国经济、政治、文化和社会领域产生的积极影响及消极影响进行了分析,认清中国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及现存的社会风险与不和谐因素,为我们认识风险、理解风险、化解风险、超越风险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借鉴。最后一部分探讨贝克风险社会理论对当代社会和人们的启示。发挥理论思维的先导性和超越性,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进行引导和帮助,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和风险做出有效地预测和防范。

⥿ 资源附件列表 ⥿
PS: 更多资源附件信息,请前往公众号获取或者登录后查看。